河北理财网综合报道(丹青)11月6日,中银协发布《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末,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简称农合机构)总资产规模达到47.62万亿元,村镇银行资产规模达2.22万亿元;农合机构贷款总额26.41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2%,村镇银行各项贷款1.45万亿元,户均贷款余额28.68万元。
同时,报告称,2022年,全国农村中小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546亿元,同比下降109亿元,不良贷款率3.22%,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3.23%,同比上升13.75个百分点。
农信机构改革方面,报告指出,2022年是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元年,省联社改革有序推进。2022年4月18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挂牌成立,全国深化农信社改革“第一单”正式在浙江落地,河南、辽宁、山西、广西等省级联社的改革方案在年内也获得监管批复。
与此同时,部分农信机构也在加速合并重组。村镇银行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结构性重组,持续化解风险,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其中,主发起行吸收合并或增持旗下村镇银行,已经成为村镇银行合并重组的重要路径之一,2022年共有4家村镇银行因被主发起行吸收合并而解散。
此外,在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方面,报告指出,2022年,农村中小银行抓住公司治理“牛鼻子”,完善内部治理,加快股权改革步伐,加速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农村中小银行一方面持续加强股东准入管理,严把股东准入资质,从源头上把控入股资金风险;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质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增强资本实力。
报告称,2022年,农村中小银行在优化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同时,通过传统内部消化、批量转让等方式,农合机构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出现改善,不良贷款处置取得成效。具体来看,青海省联社推进不良贷款“三年攻坚”“夯基固本”“军令状”清收和潜在风险贷款真实入账行动,年内累计清收处置化解不良贷款28.96亿元。其中,现金清收不良贷款10.52亿元,核销不良贷款6.34亿元,市场化处置不良贷款3.66亿元,以重组方式化解不良贷款9.42亿元。推动潜在风险贷款真实入账14.9亿元,有13家行实现潜在风险贷款全面“清零”。(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
网友评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