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理财网3月7日讯(记者 吕颖)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维权日即将来临,电话保险作为保险销售的重要渠道,对保险的业务量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电话保险也是每年3.15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消费者了解电话保险的赠险“内幕”,才能避免因为贪图免费保险而惹麻烦上身。河北理财网记者分析了电话保险赠险的几点问题,供消费者更能认清电话保险。
电话号码隐私权: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多数消费者都接听过不同保险公司的赠险电话。当消费者反问业务员:“你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的?”业务员一般都回答:“我们是根据1**号段随机拨打的,只要对方的电话可以拨通,我们都会把保险送给他”。然而,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曾在某保险公司电话行销部工作过得员工透露,这些只是销售话术而已,号码都是买来的。专家指出:于电话营销模式下产生的陌生电话,直接侵害的是用户对其电话号码的隐私权,用户的电话号码属于个人隐私权的重要内容,电话号码是否需要让他人知道,以及需要让哪些人知道,都应由电话用户自己来决定。因此电话保险侵害的是消费者的号码隐私权。
赠险多是出于信息收集目的:据了解,接到赠险电话时,对方以赠短期意外险为盾牌,一般会问我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重要信息。据这位知情人称,这仅是为了获得客户的基本信息,用年龄与职业来判断该客户是否具有购买能力,甚至有的业务员听到对方是学生或者小于18岁时会告诉对方不具备赠险条件。电话仅是一种渠道,专家建议有该险种需求时可以考虑接受,若不需要应及时拒绝,明确自己的态度。
打了再打,烦不胜烦:在消费者的投诉电话中,大多数消费者直指电话销售的扰民问题。许多消费者表示尽管在电话中明确了自己不需要这份保险,电话仍然打进来,烦不胜烦。电话销售的不分时间扰民问题,定将保险变成“过街老鼠”,最终人人喊打。
去年,中国保监会以保监发〔2013〕40号印发《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对电话保险作出了多方面的规定,包括准入条件,销售时间,建立禁播名单等。但是由于这份总章程有些规定比较模糊,比如《办法》规定:“应通过电话销售系统对销售时间进行管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设置禁止拨打时间。除客户主动要求外,每日21时至次日9时不得呼出销售”。有些地区如广州就把下午的销售时间规定为2点到9点,像这样允许按地区调整的模糊规定,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另外,电话销售的坐席人员门槛要求低,素质良莠不齐,难免会有销售误导现象的出现,这些都将不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专家建议,应提高销售人员的准入门槛,细化规定,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
网友评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