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理财网讯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似乎是个一时难以逆转的趋势。随着A股市场的反弹,熊市阴霾渐渐散去,又一批基金经理甚至是基金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核心人物选择离职。
本轮离职潮伊始,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华商基金三位“大佬”的离去,他们在华商基金的职务分别是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量化投资部副总。关于其去向,《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其中的一位已确定“奔私”,待静默期过后,明年将首发第一只产品。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离不开薪酬回报的话题,股权激励、事业部制改革等依然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老人离去,新人上岗。”上海一家大型公募高管人士对本报称,若干年后,改革进入深水区,这帮批量上岗的80后逐渐成熟,未来公募行业的前景应该是繁荣的。
“三大佬”集体奔私?
在上海降温前的一个周末,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某资深投研人士在年度策略会上颇为自豪地表示:“公司团队稳定,基金经理70%以上都是内部培养,过去半年人才流失率在各家基金公司中应该是倒数的。”
然而,当多数公募流失大量人才后,新的离职潮或许将来自上述这类公司。从目前来看,华商基金遭遇的就是这样的典型情况。
一向以投研内部培养见长的华商基金近来感受到明显的人事震荡。10月以来,华商基金相继发布了10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其中涉及公司副总经理田圣明离职。
11月7日,华商基金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兼华商价值共享混合发起式、华商策略精选混合、华商领先企业混合基金经理田圣明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同一日,华商量化进取混合、华商新量化混合、华商大盘量化精选混合基金经理费鹏离职。而就在一个月前的9月30日,华商基金总经理王峰宣布离职。三人的离职理由均为“个人原因”,“老大”王峰离职,部下田圣明与费鹏跟随。
作为专注投研业绩见长的一家基金公司,华商基金的高管多数来自投研,王峰在担任总经理之前,先后担任过基金经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投资总监、副总经理等职务。田圣明此前还担任过华商基金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总监等职务。费鹏离职前除担任基金经理外,还任职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
华商基金一位渠道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具体情况不知道,但可能是一起“奔私”了,“‘大佬’另立门户,‘心腹’追随而去”。这样的情况,在公募业并不鲜见。
本报此前也获悉,上海大型公募基金国泰基金原“掌门人”金旭跳槽至招商基金后,一些旧部就追随而去,其中国泰基金原投资总监沙骎头衔变为招商基金副总经理。
对于华商基金三人去向,《第一财经日报》致电王峰和田圣明,两人均称,目前在休息和调整中。但一位接近田圣明的人士对本报称:“老田确定‘奔私’了,他跟我聊过,他现在对市场看法挺悲观的,他觉得涨了这么多了,有可能会出现调整。正好趁调整和静默期,准备开业的事情,第一只产品要到明年才能发。”
华商“五虎将”仅剩新掌门
大佬的离去,让华商基金失去了三位业内顶尖的人才。
“掌门人”离去对一家公募的影响不言而喻。为此,在王峰离职同一日,华商基金就火速任命副总经理梁永强升任总经理一职。
相比王峰,田圣明此前在华商基金也是举足轻重,他在华商任职期间创出了卓越业绩。统计显示,2012年,他管理的华商领先企业基金获得了当年混基冠军的荣誉,并在2010年7月基金以来的5年多时间里,取得了超100%的收益,在286只同类基金中排名51位。田圣明管理其他两只基金的业绩同样不俗。自2013年3月18日管理华商价值共享灵活配置以来的两年半间累计取得了127%的回报,在86只同类基金排名第7;2013年2月接手华商策略精选以来累计取得92.5%的回报,在85只同类基金中排名30位。
一如王亚伟时代的华夏基金,曾几何时,华商基金在业内也流传过一段“佳话”。当时华商基金内部最具实力的5位骨干被业内戏称为华商基金“五虎将”,他们分别是时任总经理的王峰、时任投资总监的庄涛、时任投资部总经理的孙建波和时任研究部总经理的田圣明、时任投资部副总经理的梁永强。无论现在还是过去,这五人均是叱咤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
庄涛、孙建波多年前离开后已在业内闯荡出另一番天空。在本次王峰、田圣明相继离去后,华商基金“五虎将”仅剩梁永强一人,而梁永强也接任王峰问鼎华商总经理一职。在痛失三位“虎将”之后,梁永强面临着重整华商管理和投研团队的重任。
但留给梁永强的或许也并非一个“烂摊子”。正如上述资深投研人士对本报所言,公司的投研要么是内部培养起来的,要么是在公司工作了很久,对公司都有深厚感情,彼此的关系都非常和谐。即便是离职,也都会给予公司一段缓冲期。
反弹改变“信仰”80后成中坚
田圣明等“奔私”的当下,正值A股经历股灾、度过一段休养生息期,不断趋向正常化的阶段。
截至11月9日,上证综指自2850的低点反弹以来,累计涨幅达到了23%。市场环境的平复,重新激发了一批基金经理重新踏上了离职之路。
10月以来,又有多家基金旗下的一些基金经理离职。比如,10月15日华夏大盘基金经理任竞辉离职、24日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经理刘竞离职;11月2日,汇添富旗下基金经理吴振翔离职;11月5日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大盘精选、多策略基金经理王智慧离职;11月9日,申万菱信安鑫回报灵活配置混合、申万菱信多策略灵活配置及申万菱信稳益宝债券基金经理古平离职,等等。
公募基金经理的离职,多数并非是业绩低下而招致原公司的解聘。与之相反,他们的业绩基本都在同类中等以上,他们“二次出发”多数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价值或者是肯定。
“下半年基金经理离职其实可以分为两个趋向。”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市场人员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前段时间行情不好的时候,是一些小基金公司或者待遇一般的基金公司跳到大基金公司。比如上海两家大型基金公司上投摩根和华安基金前几个月就从上海本地同行那边挖了好些基金经理。但进入10月以后,尤其是11月,基金经理离职更多倾向于奔私或者挂靠事业部得到更多的业绩报酬。
新陈代谢是自然界的规律,基金行业亦然。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对公募行业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在大量奔私后,一大批基金经理助理甚至是资深研究员被“扶正”,升任基金经理。
“这样的时代给了这批80后快速上岗的机会。”上海一位财经媒体从业逾20年的采编人员对本报称,“前几年出去碰到的都是70、60后基金经理,现在整个行业变成了80后基金经理了。这批人的思维很活络,善于接受新事物,更懂互联网,他们平时也有更多自己的其他爱好,这点有别于以往那拨人。但问题是,毕竟太年轻,他们想证明自己,还需要多轮牛熊轮换的历练。”(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谢丹敏)
|
网友评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