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王女士在线上某小程序购物时,页面通过多次跳转,在输入支付密码后提示王女士已成功投保百万医疗保险,可终身享受医疗保险保障。王女士看到扣款金额仅仅多支付了0.5元,便没有在意。直到半年后,王女士发现每个月账户上都会自动扣款120元,通过收款商户查询,王女士这才意识到当初0.5元购买的医疗保险实则每个月都在自动扣款。
案例分析
本案中,保险产品购买页面经过多次跳转,使王女士忽略了页面实际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购买了保险产品。事实上,部分机构在通过广告引流开展业务过程中打出的“您有一份免费权益未领取”“免费送保障”“终身受益”等宣传语存在诱导消费行为,千万别被这些所谓的优惠蒙蔽,很多情况下平台是将首月应交的其余保费均摊到剩余的保费中收取,消费者要谨慎点击,理性消费多警惕。
河北理财网联合大家人寿风险提示
当前,通过互联网购买金融产品、使用金融服务已十分普遍。部分机构在互联网页面中暗藏各种“套路”,给消费者自主选择设置障碍,使一些对智能设备使用不熟悉的老年消费者、对金融产品风险定价不敏感的消费者、或者缺乏理性消费观念的消费者更容易被“套路”。
比如,在购物、媒体、社交、游戏等互联网场景中借贷产品广告泛滥,平台直接提供贷款服务或为贷款业务引流以完成流量变现,在产品推广、展示或支付等环节诱导消费者优先使用消费信贷。又如,一些互联网营销广告界面设置不规范、不清晰,在页面中诱导消费者勾选“领取保障”“自动续费”等选项。此外,还有平台以默认勾选、强制勾选等方式进行捆绑搭售,强制要求消费者购买非必要的产品或服务。
广大消费者要警惕隐瞒风险、模糊费用等虚假宣传套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需求购买金融产品。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保险产品应载明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保费缴纳、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等影响投保决策的重要事项。
消费者应从正规机构、规范渠道,根据自身需求和消费能力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警惕营销中掩饰风险、隐瞒息费等行为,不要仅因为“免费”“零首付”“限时”等营销宣传套路而轻率购买了不了解、不必要的金融产品。(大家人寿供稿)
 |
网友评论 |
|
|
|
|